中学时代所追求的恋情,何尝不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啊
标签
Argon 1bilibili world 1chatgpt 1flask 1frp 1galgame 6HTML 1key 2Microsoft Rewards 1minecraft 0MySQL 1NVMe 1OneRoom 1python 4Summer Pocket 1上海 1中考 1主见 1主题 2介绍 1优化 2内网穿透 0切片 0前后端 1前端 3功能 1单人旅行 1历程 0原创 2吐槽 5周报 1夏天 1夏日 0天文 1宝石心学院 1已失效 1年报 1年终总结 1建站 2开学 0总结 4成长 2我是tag 1技术 2折腾 6教程 1教育 1数据库 1新年 1旅行 1旅途 1日常 2星空 1暑假 1月度总结 1月报 6服务器 1杂谈 1概念 1樱花 1武汉 0毕业 1流水账 6游记 1爬虫 1爱好 1玩客云 1生活 2生活切片 2电脑 1番剧 1硬盘 2硬盘,电脑 0程序 1算法 1经历 0经验 1网站 8美化 1考试 1舟山 1萌 0视觉小说 7贡献图 1过年 1重构 1随笔 23音乐会 1
人类的成长环境必将影响着一切 事实上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后代影响着后代的后代 没法改变 除非地球毁灭
真的是柏拉图般的吗 大部分都是刀郎里《冲动的惩罚》和宋冬野的《梦遗少年》吧 世上很少存在真正的柏拉图 大部分都是与其他的乱七八糟绑定在一起才维持的爱情
哇,你又来啦,感谢Shangyu君光临寒舍!
虽说你提到的两部作品我没听说过,但你说的没错。柏拉图式恋情是一个理想化的产物(毕竟它主张没有生理欲望的恋情,有爱无性,这种恋爱关系倒可以理解为灵魂伴侣)。因此我想感慨的是,刨了去那些所谓的一见钟情的“快餐式恋爱”,中学的恋情大部分是精神层面的恋爱——这多美好呀,就像《白色相簿》中,仅通过三人的关系(三角恋),就能撑起一部百万字的视觉小说,让人们产生深刻而复杂的情感共振。
(虽说剧情真挺胃疼的)当然,这仅仅是现在人理解的柏拉图恋情。我刚刚大体看了一下,柏拉图那一套理论有些恐怖:他一定程度上提倡男性之间的同性恋爱,毕竟这受当时历史背景影响的嘛。所以,用这套理论也有点不合适呢。
之前我看过一个辩论会,说什么“日(字面意思)久了才能生情”。私以为如果以追求心理慰藉而谈恋爱,而忽视了生理欲望,我觉得这并不是真正纯粹的恋爱关系。而柏拉图恋情在目前我也认为它是一个不现实的伪命题罢了。
(我没有恋爱经历,以上仅仅个人的一点想法,抱歉我忙着写作业可能表达的不清楚,也请见谅。)
ヾ(´・ ・`。)ノ”